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当前位置: 杭州湾写字楼网 >> 新闻中心 >> 楼市动态 >> 新闻详情

新政下的杭州房产中介生态调查

杭州湾写字楼网    来源:每日商报        浏览:

导读:     这是一个蹦床式的行业,行情好的时候,日进斗金,似乎能摸到天。行情低迷的时候,虽然知道底在哪里,下沉的深度却不由自己掌控。     这就是房产中介。     市场传言,自新政实施以来,杭州有超过100家的中介公

   这是一个蹦床式的行业,行情好的时候,日进斗金,似乎能摸到天。行情低迷的时候,虽然知道底在哪里,下沉的深度却不由自己掌控。

   这就是房产中介。

   市场传言,自新政实施以来,杭州有超过100家的中介公司或关门或转让。虽然无法准确查证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但总有一些蛛丝马迹能反映出当下它们的生存状态。商报记者调查证实,杭州房产中介或转或撤,多数处在煎熬状态。何时解冻,无人知晓。

   员工诉苦:
   干了一个月,拿了365.35元

   拿着补发的440元工资,22岁的张华(化名)走出了老板的办公室,长舒了一口气,黝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从进入公司到被辞退,只有短短的71天。而这却是不同寻常的71天——从充满希冀贸然闯入日进斗金的房产中介行业,到毫无征兆地被突然辞退,只拿到365.35元的月工资,张华坦言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残酷缺少预期。虽然他争取到了一部分被老板扣掉的工资,现在也已找到了新工作,但对于未来,他依然迷茫。

   "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望着她,我只能笑自己的无知以及无力。梦想在杭州生活的(得)漂漂亮亮,如今(却)为生存的一丝空气而拼搏。”

   6月18日,张华在网络上发出了《老板克扣,月薪只有365.35元》的求助贴,帖子细数了他71天的房产中介经历以及老板的克扣。帖子的用语非常犀利,与这个20出头、皮肤黝黑、腼腆的年轻人不甚匹配。

   一年半之前,和所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张华来到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打拼。在此之前,他在江西老家的一个小城忙忙碌碌着。那个小城贫瘠而又闭塞,那里的年轻人憨厚却充满梦想,很多人在成年之后外出谋生,走南闯北。

   来杭不久,张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网络产品营销,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在交掉房租和日常开销之后所剩无几,生活的窘迫让他感受到了谋生的不易,而他每天只能蜗居在城东的农民房中,"像蚊子一样,到处汲取稀少的快乐”。

   一年多的光阴蹉跎而过,转眼时间来到了2010年的3月。

   彼时的杭州楼市,正演绎着前所未有的疯狂。在经历了短暂的冬眠之后,楼市交易量喷薄而出,这让原本就获利不菲的房产中介锦上添花。无数的人和资金不断涌入这个行业,一家家房产中介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些毫不起眼的门店中,可能每天吞吐着成百上千万的巨量资金。

   而此时,张华的朋友们已经过上了日进斗金、纸醉金迷的生活,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响亮而风光的名号——房产经纪人。

   动辄数万的进账远比注册几个域名,推销几项网络服务获得的蝇头小利具有诱惑力,这让年轻的张华充满了期望。于是,在朋友李杰(化名)的鼓动下,这个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毅然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投身于房产中介。他和李杰一同进入了市区的一家房产中介门店。合同上约定:试用期1200元的底薪,另有300元补贴,经纪人提成最高可以达到佣金的35%。张华认为,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收入也一定不会少。

   在入行之后,张华却发现,梦想和现实之间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是一个需要充足人脉和资源的行当,一个熟人与熟人之间的江湖,这里充满着尔虞我诈和谈判技巧,而来钱,却远没有朋友们所说的那样轻而易举,尽管周围的每个人都是那样笑逐颜开,疯狂而亢奋。张华却像一只徘徊在收割完毕的麦田中的菜鸟,无处觅食。

   房源、客户、房东。他每天都纠结于这三个词汇。在酷暑暴雨中穿梭于杭州大街小巷的各个楼盘之间,混迹于各色投资客、经理人、老板之中。

   一个月很快将要过去,而他却仍然一无所获。

   煎熬中,每个星期去球场一次成了张华最好的放松方式,日复一日,简单而酸涩。

   张华说,他已记不清带多少客户看了多少房源,跑了多少条街道、多少个小区。但他仍执著地相信,下一单总会成交。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业务终于有了一丝的转机。4月初,他接到了一个大订单,一位客户,想购买一套总价在500-600万元之间的住宅。做成了这一单,张华理论上就能得到1万元左右的佣金提成。

   在看了多套房源之后,客户对建国路某小区的一套130平米的房子有了初步意向。张华也加紧了步伐,把业务的重点都放在了这名客户身上。

   然而,就在客户即将下单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袭击了楼市。

   4月17日,国家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国十条”应声落地,紧接着,一系列的细则和调控措施也密集出台,这给了处于狂热中的楼市浇下一盆彻骨凉水。

   房产商惊愕了,炒房客傻眼了,中介沉默了。

   而张华的希望也破灭了,由于新政的规定,那名客户需要大幅提高首付的比例,这让他基本放弃了购房的打算。

   4月17日之后,不仅张华,他所在的中介门店没有一单的房屋出售成交,整个中介市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一个月之后,张华的老板扛不住了,他开始通过裁员与降薪来压缩运营成本,5月24日,张华和李杰两名三个月未开单的新员工成了被裁员的"牺牲品”。

   6月17日,张华才拿到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共计365.35元。

   "看到工资,我想起前一位离职的同事拿着3.5元工资离去的神情。呵呵,365.35元。”张华在帖子中这样写道。

   张华的同事李杰,也是当初把他引入这个行当的朋友,是一个在中介行业摸爬滚打了3年多的"老手”,拥有超过100个成功订单的从业资历,一度每月3万佣金进账,但他也避免不了与张华一样的命运,他只比张华多干了14天,仅多拿了150多元。

   相比张华的迷茫,李杰显然深谙这个行业的生存规律。拿着工资条,他显得很淡定,他说下一份工作还做二手房中介。"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好的时候做都做不过来,坏的时候整月整月无事可干。”

   但他说不会转行,因为他的资源和人脉全在这里,离开这个行当他什么都干不了,他相信,熬过这段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老板回应:扛不牢
   准备卖掉第二辆车

   张华的老板并非一个膀粗腰圆、面目可憎的中年男子,而是一名眉清目秀的80后——吕杰晟。

   见到记者时,他递上一支利群。十来平米的总经理办公室顿时烟雾缭绕,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公司没有辞退员工,而是他们自己扛不牢了。”吕杰晟说,这两名员工(指张华和李杰)三个月没有开过一单,连租赁的单子也没有,按照公司规定,就得在工资里扣除400元。

   这条制度在楼市火爆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关心它的存在,如今,却一下子让两个新员工落荒而逃。这也让吕杰晟意识到他即将面临的巨大危机。

   从4月17日房产新政出台至今,整个公司没有做过一单房屋买卖,只有零星的一些租赁单,这对于他目前的财政赤字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吕杰晟算了一笔账,小区楼下店面房和自由公寓里办公房的租金一年10万元左右、加盟费数万元、管理费每月数千元、水电费每月1000元以上以及十多名员工的薪酬每月20000多元,平均每个月的成本支出就在40000元左右。

   "接下来要先把新车给卖了,至少保证先把工资给发了。”吕杰晟说,这辆本田车是今年4月买的,花了11万元。

   在吕杰晟的公司里还坐着12名员工,其中不少是跟了他两年多的老员工。目前看来,这位80后的中介老板对于忠诚的员工一时间还无法做出快刀斩乱麻的决定。今年3月的淡季,吕杰晟曾以5万元的价格卖掉一辆二手本田轿车用来支付员工薪酬等日常开支。

   2007年2月1日,杭州市物价局下发《杭州市房屋经纪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中介服务费标准提高,杭州房产中介公司蜂拥而起。吕杰晟也成了当中的一员,成立了杭州辉弘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招收了一批业务员,便在小区的写字楼里开张了。像他这样从房产中介经纪人到自立门户成为中介公司老板的人在当时不在少数。

   "以前做员工时遇到这种情况,顶多少拿点工资,也不至于亏钱。现在每个月都要亏上不少。”吕杰晟感觉到做老板的压力远远大于员工。

   这种压力,他在2008年经历过一次。那一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二手房成交量在5月份后持续下滑。吕杰晟的公司就剩下他和一个秘书,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忍受不了数月未开单的煎熬,走的走,散的散,多数人选择了转行。

   那次危机吕杰晟挺了下来,依靠自己的勤奋,在网络上尽可能地发布房源信息,每个月基本上能做上一单房屋买卖来维持公司生存。

   直到2009年杭州楼市交易气氛逐渐开始活跃起来,吕杰晟熬过了难关,并加盟了住商不动产,在自由公寓开出了临街门店。那一年,门店招收了10多名员工大展拳脚,在旺季时一个月收入达七八万元。其间做过一些大单子,800万元的豪宅、3000万元的商铺也经手过。为此,他曾放下豪言,要让每个员工都买上车。

   如今吕杰晟面临的压力远远大于2008年那次。"再这样下去,我去银行、房产中介做个经理也比这里好。”由于增加了楼下的店面,加盟费、管理费等费用支出的成本也大不一样,这几天他正在和好友店长商量是否退出。

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自:XXX网(非本站原创)”的新闻稿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连系本站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楼盘